首页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金朝]:元好问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鉴赏

  根据理解,结合注释46及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句“俳优”应为“俳谐”。

  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虚荒,虚假荒谬。小说,无足轻重之说。欺,欺人骗世。

  这首诗是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尚雅的旨趣。我国自古就有“诗庄”的传统,语言庄重而优雅是古典诗歌的特色。诙谐游戏和詈骂的文字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把文章当作游戏、调笑的工具,初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李商隐《俳谐》,到晚唐时仿效的人便多起来。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苏轼却认为嬉笑怒骂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但是元好问尊奉的是儒家的“温柔敦厚”、“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教理论,要求语言符合雅正的标准。因此,元好问不同意苏轼的观点,批评了“俳谐怒骂”的语言风格。元好问认为“曲学虚荒”,“小说欺”,谨奉儒家诗教,这也体现了他保守的一面。

元好问简介

唐代·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元好问的诗(549篇)

猜你喜欢

秋江

元代范梈

秋生洲渚静,露下蒲荷晚。忽忆钓鱼时,人家楚乡远。

知府黄龙图

宋代刘弇

由来昭武胜天台,淑气俄钟命世材。天上月华方摄兔,人间春色已先梅。

长庚梦白真无敌,嵩岳生申世有开。直恐龙陂清澈底,照人都入骨毛来。

颂古五十五首

宋代释绍昙

美如西子离金阙,娇似杨妃倚玉楼。

犹把琵琶半遮面,不令人见转风流。

路凤冈民部第中牡丹冬开寄题四首 其二

明代于慎行

沈香亭北醉多时,霜后依然绝代姿。道是经秋浑不解,先春早发向阳枝。

席上闻歌分韵

明代韩邦靖

弦管青春剧,长安好事家。

已闻音振木,知有面如花。

送赵升卿之韶幕

宋代梅尧臣

舟车历尽险,风物乃还君。

俎肉应多味,虞韶不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