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资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兼:并。文才与武艺兼具于一身,能文能武。
出处唐·韩愈《举马楤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累更方镇皆有功,若以代臣实为至当。”
例子明·屠隆《彩毫记·永王设计》:“翰林供奉李白,天才豪迈,文武兼资。”
基础信息
拼音wén wǔ jiān zī
注音ㄨㄣˊ ㄨˇ ㄐ一ㄢ ㄗ
感情文武兼资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才能。
近义词文武双全、文武兼备
英语be well-educated and trained in military exercis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满天星斗(意思解释)
- 故家乔木(意思解释)
- 取长补短(意思解释)
- 穷途潦倒(意思解释)
- 众喣山动(意思解释)
- 风流才子(意思解释)
- 万无一失(意思解释)
- 衣锦还乡(意思解释)
- 满招损,谦受益(意思解释)
- 春冰虎尾(意思解释)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释)
- 急功近利(意思解释)
- 龙争虎斗(意思解释)
- 交臂历指(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切树倒根(意思解释)
- 妙语连珠(意思解释)
- 驾轻就熟(意思解释)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避俗趋新(意思解释)
- 不问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穷愁潦倒(意思解释)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释)
- 势在必行(意思解释)
- 甘拜下风(意思解释)
※ 文武兼资的意思解释、文武兼资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反复无常 |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
一拥而上 |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不三不四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流离颠沛 |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以弱制强 | 以:用,靠。弱:弱小。制:制服。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亦作“以弱毙强”。 |
万里长城 |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
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火烛银花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善善恶恶 | 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 |
如出一辙 |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
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逢人说项 | 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五花八门 | 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
鸡毛蒜皮 | 比喻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值的东西。 |
绝路逢生 | 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 |
神经过敏 | 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
背义忘恩 |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