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三揽四的成语故事


巴三揽四

拼音bā sān lǎn sì

基本解释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出处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暂未找到成语巴三揽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巴三揽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积不相能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乐道安命 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床上安床 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痛定思痛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八斗之才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寸步不离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玉卮无当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