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a>成语词典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故事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成语故事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拼音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基本解释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出处明 李贽《史纲评要 周纪 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暂未找到成语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物尽其用 马烽《典型事例》:“这倒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防患于未然 《周易 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 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语重心长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