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例子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基础信息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注音ㄉㄚˇ ㄘㄠˇ ㄐ一ㄥ ㄕㄜˊ
繁体打艸驚虵
正音“蛇”,不能读作“sé”。
感情打草惊蛇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辨形“惊”,不能写作“警”。
辨析打草惊蛇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谜语异
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反义词引蛇出洞、欲擒故纵
英语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俄语ворошá пáлкой траву,вспугнуть змею
日语粗忽 (そこつ)をして相手 (あいて)に感 (かん)づかれている
德语auf das Gras schlagen und die Schlange aufscheuchen(schlafende Hunde wecken)
法语si l'on remue l'herbe le serpent s'enfuira(trahir son jeu et par là mettre l'adversaire en gard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泥牛入海(意思解释)
- 铁郭金城(意思解释)
- 锲而不舍(意思解释)
- 恶衣恶食(意思解释)
- 敏而好学(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冠绝一时(意思解释)
- 百无一是(意思解释)
- 色中饿鬼(意思解释)
- 花言巧语(意思解释)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抱恨黄泉(意思解释)
- 比众不同(意思解释)
- 共为唇齿(意思解释)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释)
- 顾景惭形(意思解释)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释)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释)
- 鹬蚌相争(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纵横四海(意思解释)
- 聪明伶俐(意思解释)
- 张徨失措(意思解释)
- 他山之石(意思解释)
- 慢条斯理(意思解释)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释)
※ 打草惊蛇的意思解释、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为民请命 |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
锲而不舍 | 锲:雕刻;舍:停止。不停地雕刻。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穷家富路 | 指居家应节俭,出门则要多带盘缠,免遭困窘。 |
河鱼腹疾 | 指腹泻。 |
百战百胜 | 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形容善于作战;所向无敌。 |
反治其身 |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昂藏七尺 |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漫不经心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战天斗地 |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 |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战战业业 | 戒慎畏惧貌。 |
家破人亡 | 家园被毁;亲人死亡。形容家庭惨遭不幸。 |
男大当婚 |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充耳不闻 |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刮目相看 | 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