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檄而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例子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基础信息
拼音chuán xí ér dìng
注音ㄔㄨㄢˊ ㄒ一ˊ ㄦˊ ㄉ一ㄥˋ
繁体傳檄而定
感情传檄而定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指不战而胜。
近义词传檄可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寸丹心(意思解释)
- 秋高气和(意思解释)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释)
- 催人泪下(意思解释)
- 挺身而出(意思解释)
- 高屋建瓴(意思解释)
- 不辱使命(意思解释)
- 默不做声(意思解释)
- 以小见大(意思解释)
- 褒善贬恶(意思解释)
- 八斗之才(意思解释)
- 堂堂一表(意思解释)
- 将功补过(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举重若轻(意思解释)
- 喟然长叹(意思解释)
- 不分青红皂白(意思解释)
- 一文不名(意思解释)
- 贫贱不能移(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释)
- 安眉带眼(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铁树开花(意思解释)
- 吴下阿蒙(意思解释)
- 三三两两(意思解释)
※ 传檄而定的意思解释、传檄而定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因材施教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 |
释车下走 | 释:放下,放开。下车徒步跑。形容遇事不冷静。 |
浪迹江湖 | 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处。 |
春风化雨 | 化雨:适时的雨。像用和暖的春风吹拂人;似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比喻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
举善荐贤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言而无信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 |
汗牛充栋 | 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万里长城 | 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
酒后茶余 |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室徒四壁 | 犹言室内空无一物。喻贫穷。 |
鬼头鬼脑 | 形容举止诡秘;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胡子拉碴 |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黑天半夜 | 指深更半夜。 |
聪明才智 | 聪明:耳聪目明。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 |
汲汲顾影 |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
圆凿方枘 | 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屦及剑及 | 屦:鞋;及:赶上。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大势所趋 |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十八层地狱 | 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
息兵罢战 |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
一时无两 | 无两:没有第二个。即没有可以相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