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例子徐特立《我的一家》序:“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
基础信息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注音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ㄍㄨㄛˊ ㄦˊ ㄨㄤˋ ㄐ一ㄚ
感情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近义词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壮气吞牛(意思解释)
- 炒鱿鱼(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四书五经(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举善荐贤(意思解释)
- 毁于一旦(意思解释)
- 学而不厌(意思解释)
- 万里长城(意思解释)
-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
- 吴头楚尾(意思解释)
- 互通有无(意思解释)
- 刀耕火种(意思解释)
- 风急浪高(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国无宁日(意思解释)
- 叽叽喳喳(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释)
- 珠还合浦(意思解释)
- 如痴如醉(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汗马功劳(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丰功伟绩(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如火如荼(意思解释)
- 改恶向善(意思解释)
※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意思解释、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早出晚归 | 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
居功自满 | 居功:自恃有功;满:满足。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
落叶归根 |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畅,物体不平滑很粗糙。 |
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明争暗斗 |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
风流才子 | 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 |
大树将军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
牝鸡司晨 | 牝鸡:母鸡;司:掌管。比喻女人掌权当政。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反面无情 | 翻脸不讲情面。形容对人的态度突然变坏;不留情面。 |
扬威耀武 | 见“扬威曜武”。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逆来顺受 | 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纵横天下 | 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
皮笑肉不笑 |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闲情逸趣 | 同“闲情逸致”。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法不阿贵 | 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
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胡支扯叶 | 见“胡枝扯叶”。 |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束身受命 |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